十喻──大乘十喻

十喻──大乘十喻
﹝出法界次第﹞ 〔一、 如幻喻〕, 謂如幻師, 幻作種種諸物及男女等相, 體雖無實, 然有幻色可見。 一切諸法, 亦復如是。 無明幻作, 迷心不了, 妄執為實。 修空觀者, 於諸幻法, 心無所著, 皆悉空寂, 故說如幻。 (空觀者, 謂觀一切法皆空也。 ) 〔二、 如焰喻〕, 謂無智之人, 初見陽焰, 妄以為水。 諸煩惱法, 亦復如是, 無智不了, 於結使中, 妄計我相; 智者了知虛誑不實, 皆是妄想, 故說如焰。 (結使者, 即煩惱也。 謂因煩惱纏縛, 驅使眾生入於生死也。 ) 〔三、 如水中月喻〕, 謂月在虛空, 影現於水, 諸愚小兒, 見水中月, 歡喜欲取; 智人見之則笑, 以喻無智之人, 於五陰中, 妄起我、 我所見, 執為實有; 於苦法中, 而生歡喜。 然得道智人, 愍之而笑。 故說如水中月。 (五陰者, 色陰、 受陰、 想陰、 行陰、 識陰也。 我者, 謂於五陰中強立主宰, 妄執為我也。 我所者, 即五陰之身等也。 ) 〔四、 如虛空喻〕, 謂虛空但有其名, 而無實體。 愚人不了, 執之為實。 一切諸法亦復如是, 空無所有。 若無智之人, 於虛妄中, 計為實有, 起彼我執。 修空觀者, 了一切法皆無所有, 故說如虛空。 〔五、 如響喻〕, 謂深山幽谷, 及空舍中, 若語聲, 若擊物聲, 隨聲相應, 而有響生。 愚人不了, 以為實有。 一切音聲語言, 亦復如是。 若有智之人, 了知語音無實, 心不生著, 故說如響。 〔六、 如乾城喻〕, 乾城, 即乾闥婆城。 梵語乾闥婆, 華言香陰。 謂日初出時, 見城門樓櫓宮殿行人出入, 日高漸滅。 但可眼見, 而無實有。 一切諸法, 亦復如是。 若智者則能了知諸法悉皆虛假, 不生執著, 故說如乾城。 〔七、 如夢喻〕, 謂人夢中, 本無實事, 妄執為實, 覺還自笑。 一切諸法, 亦復如是。 一切結使煩惱, 皆是虛妄, 而人不了, 執之為實。 若得道覺悟, 乃知虛妄, 亦復自笑。 故說如夢。 〔八、 如影喻〕, 謂影, 但可見而不可捉。 一切諸法, 亦復如是。 如眼耳等諸根, 雖有見聞覺知, 求其實體, 即不可得。 故說如影。 〔九、 如鏡中像喻〕, 謂鏡中之像, 非鏡作, 非面作, 非鏡面和合而作, 亦非無因緣作。 雖非實有, 然亦可見。 故無智不了, 執之為實, 而生分別。 一切諸法, 亦復如是。 從因緣生, 無有實體, 但有名字而起分別, 誑惑凡夫, 生諸煩惱。 若有智之人, 雖復見聞, 了知無實, 而不執著, 故說如鏡中像。 〔十、 如化喻〕, 謂若諸天僊得神通者, 變化諸物, 雖有男女等相, 而無生老病死苦樂之實。 一切諸法, 亦復如是, 無有生滅, 如化而成; 亦無有實, 如人之生, 但從先世之因而有今世之身, 悉皆虛假, 何實之有。 故說如化。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Поможем написать реферат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